全屏 襄城区街道地图 襄城区乡镇地图 试试看!
33地图-→ 襄樊襄城区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襄樊地图 辖区: 【襄城地图 | 樊城地图 | 襄阳地图 | 老河口地图 | 枣阳地图 | 宜城地图 | 南漳地图 | 谷城地图 | 保康地图】 其他: 【地图下载】 【友链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湖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襄城区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襄城区

襄城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襄阳市城区南部,汉江南岸。是襄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文化中心。总人口50万人(2007年),其中城镇人口31.7万人。地形为东低西高,呈三角形,东、北边界以汉江为界,沿江以平原为主,西南部以岗地、丘陵、山地为主。气候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平均气温在15-17℃左右,平均降水580-910毫米之间,平均日照为1778小时。汉江黄金水道贯通全境,余家湖港年吞吐能力达1000万吨;毗邻襄樊机场、老河口机场。古迹有襄阳古城墙、夫人城、多宝佛塔、绿影壁、照明台、摩崖石刻等。

区域概况

    襄城区,历史为襄阳城,始筑于汉初,是历代州、郡、路、道、府、县的治所。现为襄阳市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1949年元月,襄樊市襄城区爱国民主政府成立,1949年10月改称襄阳县襄城区人民政府,1950年5月再次划归襄樊市,以后名称几经变更,但一直是作为襄阳市、襄阳县的派出机构。1984年元月19日,始建立襄阳市襄城区(县级)。2005年底,襄城区辖一个乡、两个镇、一个开发区,5个街道办事处,129个村委会,52个居委会,有住户14.3万户。区政府驻檀溪街道檀溪路60号。

地理位置

  襄城区位于鄂西北汉水中游以南。北临汉江咫距樊城区,东环襄江濒依襄阳区,东、南与宜城市、南漳县交界,西北和谷城县毗邻。地处祖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系荆山余脉绵亘。总面积684.8平方公里,南北宽约23公里,东西长约30公里,边境周长约120公里,其中:陆岸线长约86.2公里,水岸线长约33.8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4′—112°14′,北纬31°58′—32°04′之间。承东接西,为鄂、豫、川、陕接壤地。汉水由西北至东南环绕出境。焦柳铁路纵贯南北,207国道、303、305省道贯通全境。孝襄、襄十、襄荆、许樊四条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北距襄阳市飞机场和老河口机场分别为15公里、65公里,占水、陆、空运之便利,享“七省通衢”之美誉。

行政区划

  1950年建襄樊市后,襄(阳)城设为第一办事处,下辖延北、延中、东正、西大、延南5个街政府。1984年,襄城区作为襄阳市市辖区,下辖东街、南街、中街、北街、红花园、闸口、西街、老龙堤、胜丰路、荆州街、四季青、檀溪、洪桥、宏伟、新村、青山15个居委会。1995年10月,市区区划调整,将原郊区的庞公乡、檀溪乡、尹集乡划入襄城区。是年,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乡),24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2001年8月,原襄阳县欧庙镇、泥咀镇划入襄城区。是年,辖3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一个开发区。129个2个居委5年底无变。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襄城区辖5个街道、2个镇、1个乡。共有40个居委会、127个村委会。
  王府街道 办事处驻环山路,00人,米。辖13个居委会:王府口、仲宣楼、民主路、西街、擂鼓台、冯家巷、陵园路、长虹、绿影壁、红花园、凤雏、檀溪、铁佛寺。
  昭明街道 办事处驻西内环路,人0人,面千米。辖12个居委会:杨家花园、新街、昭明台、马王庙、卉木林巷、荆州街、大北门、中山巷、四季青、东门、苏家园、闸口。
  庞公街道 办事处驻胜利街59号,人口82600人,方千米。、9个村委会:胜利街、南丽、文昌门、王家洼、庞公祠、洪庙、涂家巷、孙家巷、河心、杨家河、十家庙、观音阁、钱营、水洼。 rl]url] 办事处驻檀溪路3644702.6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惠苑、虎头山、万山、顺安山、檀溪村、麒麟村、营盘村。
  ]隆中l] 办事处驻隆中路3号,人口29600人,面积19.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千山、贾洲村、花栎木店村。
  卧龙镇 镇政府驻街西村,人口83100人,面积283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45个村委会:卧龙、新集、街西、街东、新建、东合、光明、毛梁、薛梁、谭庄、高湾、胡巷、袁巷、屠巷、黄河、魏湾、华岗、玉皇、白马、青山、回龙、梁家、徐台堰、姚桥、鄢洲、横岭、洪庙、莲花、朝阳、毕庙、官山、晏湾、杨井、云岫、岗庙、姜新、隆林、牌坊、观音、木桥、尤河、闻畈、平桥。
  欧庙镇 镇政府驻街道居委会,人口114900人,面积228.8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61个村委会:欧庙、新街、河村、张东、梁东、梁西、陈河、刘口、曾垴、康湾、石湾、李湾、李垴、桃园林、大洲、肖洲、大营、散湾、枣林、赵庄、漕湾、周营、李刘集、莫康、贺店、章洲、潼口、黄桥、文垴、柳林、卢畈、王沟、邹湾、千弓、卸甲山、聂营、卞岗、熊庙、康咀、庞、王树庙、涂沟、赵山、新街、王岗、西湾、鲁衙、何湾、刘庄、橡树、付岗、徐湾、黄冲、孟湾、九屋、杨集、梅岗、闫咀、张西、郭河。
  尹集乡 乡政府驻尹集居委会,人口11700人,面积49.7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尹集、尹集、姚庵、白云、凤凰、青龙、肖冲、江垱。

人口民族

  全区户籍总人口14.3万户,49.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万人,未落常住户口1.46万人,总人口中男性25.02万人,女性24.02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率为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91人。境内居住以汉族为主,同时有28个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满族、土家族、锡伯族、朝鲜族、苗族、瑶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白族、水族等约3100余人,其中以回族、土家族、满族居多,占总人口数0.67%,主要聚居地王府办事处、庞公办事处、南街社区。

历史沿革

  1949年前为襄阳县昭明镇。1949年1月建立襄樊市襄城爱国民主区政府;1949年10月改称襄阳县襄城区人民政府;1950年5月改称襄樊市襄城办事处;1954年6月改称襄樊市第一办事处;1956年8月改称襄樊市襄城街道办事处;1960年6月设立襄城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8年9月成立襄城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6月改称襄阳城街道办事处。1983年12月设立襄樊市襄城区。
  年10务院批准(国函[1995]100号):撤销襄樊市襄城区、樊东区、樊西区、郊区,设立襄樊市襄城区和樊城区。以原襄城区和原郊区的檀溪、尹集、庞公3个乡的行政区域为襄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陵园路。
  2000年,襄城区面积173.1平方千米,辖5个街道、1个乡,24个行政村、31个居委会。 总人口289826人,各乡镇人口: 王府街道 68504 昭明街道 54161 庞公街道 67354 檀溪街道 46796 余家湖街道 11558 隆中街道 29582 尹集71 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93号):将原襄阳县的欧庙镇、泥咀镇划归襄城区管辖。
  2004年底,襄城区辖5个街道、2个镇、1个乡,38个居委会、136个村委会。

自然环境

  地形:襄城区在全省地域分异规律上属鄂中丘陵区,由低山、岗地、河谷平原三个土地单元构成。平面形状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和西部多山丘,临江为沙洲地,海拔高度460—58米之间,平均海拔67米。
  气候:襄城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热,春季冷暖无常,大风多,夏季降雨集中,易涝易旱;秋季降温迅速,多阴雨;冬季寒冷少雨,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5℃—16℃,极端最高气温达40℃,极端最低气温曾出现-15℃。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年无霜期228—249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6%,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非常适应各类动植物生长。
  水系:全区均属汉江水系。汉水由牛车沟口入境,自西北往东注入,至小河口纳维水出境。区内长33.8公里,河床宽700—1494米,警戒水位66米,最高水位70.60米,最大流量52400秒/立方米(均在1935年7月8日),多年平均流量1375.71秒/立方米,年径流量429.94亿/立方米。境内“两河一水一渠”:肖家河,发源于南漳七里山,流经卧龙镇(原名泥咀镇)至万山入汉江,全长24公里,流域面积122平方公里;回龙河,发源于谷城承恩寺,流经卧龙镇至襄阳区永安巷,全长23公里,流域面积106平方公里:渭水,发源于南漳七里山,流经卧龙镇、欧庙镇,全长47公里,流域面积414平方公里;南渠,源出扁山西麓凤凰村太山庙,亦名泉水坑,泉口直径为10厘米,终年涌水,泉水沿宋家包转子山、关路口北流,汇磨旗山杨家岗泉水,纳孙家冲、虎头山溪水,顺山东南下行,于观音阁注入汉江,全长约18公里,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它是襄城区域内排洪、排涝、排污的一条重要沟渠。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2005年末,全区土地总面积102.7万亩,其中耕地22.65万亩,占总面积的22%;旱地10.7万亩,占总面积10.4%;沙洲地4.9万亩,占总面积的4.8%;林地19.44万亩,占总面积的18.9%;水域面积4.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28%。全区土地结构多样,土质相差较大,可利用土地少,人均土地面积2.078亩。
  水利资源:区内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资源年平均14278万立方米,主要由降雨和水库拦截地表经流产生。区内共有水库48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4座,小(二)型42座,堰塘850口。回龙河水库总库容2995万立方米,渭水水库总库容2040万立方米,蓄水总能力8960万立方米。常年蓄水量4200万立方米。地下水总量7亿立方米,水层厚约70米,埋深4—12米,易开采,钻孔涌水量1000—5000吨/日,水质较好,为低矿化度淡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硬度为20—30德国度的软水至软硬水,PH值在6.2—8.4间,有害成份极少。
  生物资源:境内气候温和,雨量较多,光照充足,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也有利于不耐寒的动植物越冬。全区境内有生物资源310多种。其中:植物类约20个种类,木本植物160种,草本植物47种。植物主要有:马尾松、湿地松、雪松、杉树、柏树、杨树、柳树、紫穗槐、香椿、臭椿、青苹、红苹、野山渣等,较为珍稀的植物有银杏、水杉、花红等。动物类约85种,以人工饲养动物为主,兼有野生动物50余种。鸟类以乌鸦、喜鹊、斑鸠、画眉、杜鹃居多。水产有鱼类资源50多种。其中:鲤科鱼31种,如:青鱼、草鱼、鲢鱼、鳊鱼及虾、龟、泥鳅、牛蛙等水生动物。
  矿产资源:区内探明的非金属矿藏资源有硅石、石灰石、白云石。其中:硅石主要分布在雄鸡山、扁山、仙家山大约9华里的矿带。工业品位达99%以上,储量300万吨;石灰石主要分布在岘山,真武山、磨旗山储量约1497万吨。年开采量60万吨。白云石主要分布在铁帽山、扁山,储量较大。
  旅游资源:襄城区是从襄阳城演化而来,历史悠久,素为南北驿道,自古兵家必争,商贾云集,墨客骚人驻足,古迹、名胜、佳景丰富。境内有古代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地古隆中,有汉唐古刹广德寺、多宝佛塔;有2800年的襄阳古城墙与护城河;还有名噪历史的夫人城、昭明台、绿影壁、谯楼、仲宣楼、文庙、孟亭、襄樊铭、习家池、观音阁、岘山寺和摩崖题刻,汉中郎将庞靖候祠,刘备马跃檀溪,黄家湾风景园,九天娘娘洞,近代革命圣地襄樊烈陵园,肖楚女执教处,解放襄阳西城突破遗址;还有新修建的仿古一条街,南湖广场,环城公园等新的都市风景。

基础建设

  交通设施 境内交通设施由铁路、公路、水路和管道组成。境内有输油管道1条,长12.5公里。有汉江最大的港口余家湖港,年吞吐量1000万吨。境内公路97条,总通车里程563.4公里,其中:一级公路53.14公里,二级公路29.84公里,国道33.15公里,省道45.48公里,乡村公路149.9公里,干线好路率90.14%。城区主要干道有东街、南街、北街、西街、胜利街、环城街、环山路,长虹南路、檀溪路、庞公路、江华路、向阳路、胜丰路、延庆寺路、河心路、岘山路,宽度在30—50米不等,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均是水泥或柏油路面,人行道为彩色方砖,城区路灯亮灯率达99%以上。城区短途客运有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及少量人力三轮车。城区开通19条公共汽车线路,公交车每天发班475车次,市出租汽车公司40家,出租小汽车1700辆。
  环卫设施 辖区内有环卫管理所(公司)4个(市2、区2),有环卫工作人员239人,负责城区主、次干道40条,背街小巷51条道路的清扫任务,自1991年始开始全日保洁,保洁面93万平方米。区内建有公厕15座,垃圾转运站11个,垃圾处理场一座,有垃圾清扫车16辆,洒水车一辆,在城区主干道配置垃圾容器1054个。
  供排水设施 辖区1956年开始饮用自来水。现有市自来水公司二水厂、四水厂和小型水厂各一座。两水厂在城区内铺设DK500mm、DNI1000mm、DNI1200mm输水主管道4条,排水管网总长约为200公里,日供水能力21万立方米。除市二、四水厂外,还有湖北制药厂、航空航天部609研究所、襄阳轴承厂等10多家工业企业自办小水厂。城区排水,老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新城区采用雨污分流制两种类型,总长约100公里。1985年后新建4条污雨合流排水管线,全长23.61公里,辖区有排水泵站8座,安装机泵19台,装机总容量1387千瓦,排水能力约2.47万立方米时。
  防汛设施 境内防汛设施主要是汉江堤防、汉江支沟以及南渠。汉江在境内总长33.8公里,其中城区17.7公里,乡镇16.1公里。汉江支沟和南渠总长34公里,最大行洪流量每秒52400立方米。境内堤岸总长67.8公里,抛石护岸26公里,己达防洪新标准的17.7公里,占堤岸总长26.1%。另建排水泵站两座,总装机容量768千瓦,防洪排涝涵闸、涵管21处,基本能够抗御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供电供气设施 1985年后,辖区用电改由220千伏乔营变站电和顺安变电站为枢纽的主网供电。1988年—2000年辖区内新建改建110千伏钱营、顺安、庞公、郑家山、欧庙、泥咀6个变电站,380/220V配电线路47条,总长2579公里,配电变压器565台,总变容量79002万千伏安。1998年,在余家湖新建火力发电厂一座,一期发电设备容量120万千瓦,二、三期工程已相继动工,建成后年发电能力达到720万千瓦。2005年,城区形成220千伏环网供电体系,以110伏为主体,35—10千伏为配网的供电网络,城区电压合格率98.07%,供电可靠率99.98%。
  襄城区使用天然气始于2005年元月,由樊城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供应。公司建有天然气门站1座,高中压调站2座,加气母站1座,车加气站5座,铺设城市天然气管道260多公里,年供气量4000万立方米。
  邮政电信设施 2005年,全市邮路64条,邮路总长6418公里。其中:自办汽车邮路38条,委办汽车邮路14条。襄樊市邮政局于襄城设置邮政营业厅一处,邮政服务网点13个,信筒12个,信报箱3180个,城乡投递段道82段道。1990年,全市实现农话人工拨号改自动拨号。1991年7月,市区电话号码全部上升到6位数。1994年,电话纵横制设备改为29万门数字程控设备。相继开通了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磁卡电话、数据通讯和礼仪电报等业务。1995年,全市电话号码由6位升至7位数。2005年,交换机总容量达58.5万门。同时,新建本地网传输(汇聚层)工程,宽带光纤接入扩容工程,村村通工程、村村通无线接入容量60000L、PHS接入容量48000L,小灵通预付费容量10万户、ADSL宽带数据、接入端口15000L、LAN端口15000L,襄樊互联网出口带宽提高到7.5 GB/S。固定电话第100万个幸运户尘埃落定襄城区庞公社区。完成电子汇兑网络优化工程,实现全国范围内2小时完成邮政电子汇兑,开办有支票汇款、网上汇款、电话汇款、ATM汇款等业务。开办函件、包裹、集邮、报刊、彩扩、速递、电子汇兑储蓄、电信代办和邮政书店等综合业务。发行报刊320种,累计1097.2万份。
  无线通讯 2005年,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襄樊分公司总装机容量145万门。在襄城区建有基站80个,修建传输网光缆线路720公里,传输SDH传输点40个。网络接通率95%以上。在农村建基站30个。采取自办营业厅、代办营业厅、合办营业厅等方式于襄城区开设营业网点20多家,拥有移动网用户16万户。 联通襄樊分公司在市区建成连接武汉、十堰、荆门302公里二级干线光缆,建成襄樊地区传输网4400公里,形成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移动通信网络。C网交换容量10万线,基站283个;G网交换容量25万线,基站298个。在襄城区建有5个自办营业厅,45家代办营业厅。C/G网用户32万户。

休闲场地

  1985年前,襄城区仅有一些名胜遗迹和一座襄阳公园、一座烈士陵园。1986年至2005年,在原有基础上改扩建了襄阳公园(现更名为环城公园),新建了南湖广场,龙堤公园、张公祠森林公园、真武山游园、长虹桥南游园共12所。同时,城区还建有街头小游园,小绿地13处,总面积达70106平方米。
  襄城环城公园 襄阳市目前面积最大,设施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娱乐休闲场所。1974年始建,1990年市政府将原隶属水利部门的护城河水面划给襄阳公园,将原襄阳公园,阳春门公园、市渔场三家合并,组建襄阳环城公园。从1991年开始至2002年分三期建成,总投资6900万元。公园总面积395.5亩,其中园林67.7亩,动物园4.9亩,花圃27.1亩,水域191.8亩。该公园自东由南向西绕古襄阳城旋转180度而修建,傍城环水,北临汉江建有小北门广场,公园共分长春、文荟、岘秋、安合四个景区,内建有石舫、亭榭、东西大门建筑群、茶室、“三叠瀑”、“百米喷泉”、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书法碑廊等景观。可供人们休闲游乐、泛舟,除长春景区未开放外,其余均为开放式公园。
  南湖广场 位于襄城南门外,北临护城河,南接盛丰路,东与南街交汇,占地109.5亩。2001年建修完工。建有中心文化广场,蝴蝶形喷泉、花园、商业区等,主区全部采用花岗石铺就,配有各种装饰灯,是一个集文化、休闲、生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
  市民广场 2001年兴建,位于襄城羊祜山北麓烈士陵园入口,占地面积22.5亩。广场内有一块下沉式露天舞场,在烈士陵园台阶下建有一块空旷场地,供人们凭吊缅怀革命先烈集会之用,广场与陵园浑然一体,上山可纳凉健身,下山有草坪绿荫休憩。
  龙堤公园 位于长虹大桥南头西侧,总面积60亩,是一座区级公园。1993年襄城区集资兴建。因地势低洼,年植树木多次被淹。2001年,又重新修建了园路,活动场地,种植了观赏树木,园容园貌焕然一新。

改革综述

  1984年前,襄城区仅作为街道办事处形成存在,农业空白,工业弱小,商业零散。1985年,开始只是在区属企业中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对厂长(经理)实施产值利润考核。1986年至1998年十多年间,在工商企业实行以承包为中心的经济目标责任制,这中间承包方式和承包内容均在不断的变化和完善。1986年制定了《区属企业承包奖惩条例》,承包内容主要是产值、产量、销售收入、利税四个方面,1987年提出了按照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劳动生产率、产品成本、产量、安全生产等10项经济指标实行承包。1989年将利益机制、风险机制、激励机制引入承包,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指标考核体系,1991年将考核指标扩大到12项,并将企业划分6个层次,实行不同的承包方式和期限,改过去1人承包为领导班子集体承包。期间,政府逐步下放企业管理权,将人事任免权、招聘权、奖惩权等11项权利还权于企业。同时,商品流通体制,商品价格放开,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项改革措施陆续实施。1994年,全区的金融、物价、文化、教育、科技、住房制度等改革全面展开。当年政府不再对企业“一把手”实行任命。是年,全面完成了公有住房1033套73000平方米的房改,实现房改收入1000万元。
  1998年,襄城区以改革总揽全局,用改革的办法去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从1998年始至2002年,对所属工商企业因企制宜,因宜施策,实行了“宜租则租,宜并则并,宜股则股,宜卖则卖,宜破则破”的改组改制工作。与此同时,在区政府统筹协调领导下,初步建立了以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全区有14家企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参保在职职工13491人,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
  2001—2005年,各项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开放引进成效显著。2002年3月,区直行政机构改革,政府组成部门由23个减少到18个,行政编制压缩15%。三个乡镇行政机关定岗、定人、定编工作全面完成,干部职务消费试行货币化改革。同时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项目精减25个。企业民营化改制基本完成。农村实施了林权制度和税费改革。2002年农民负担比上年下降32%,人平93.6元,亩平90.3元。2004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和粮种直补。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全面铺开。市容环卫体制改为市场化公司运作,财政实行“零户统管”,政府集中采购,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见成效。以“项目引进”和“环境整治”为主题的“两年”活动持续有效开展,五年间,累计引进埠外资金和项目300多个,到位资金13亿元。2005年,有出口创汇企业11家,出口创汇突破1000万美元。

经济发展

  (一)工业
  襄城区工业基础差,规模小,起步晚,但经过改革开放,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1985年,辖区除四、五家中央或市属大型工业企业外,区属工业仅有31家,且系街办工业,老、小、低、残,主要局限在纺织、服装加工、雨伞、塑料、玻璃、印刷、机件加工型行业。主要产品有棉布、服装、鞋带、袜子、特种布、玻璃、硅酸铝纤维、岩棉、汽标件、铸铁管等。198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307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581万元,畅销产品占80%。1986年—1995年,十年间基本上是低速波浪式发展,年增长速度大多在几百万元之间,1986年、1987年两年突破了千万元,1989、1990、1991三年出现了负增长。1996年,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疆域扩大,领属增多,块头增大,当年底工业企业达361家,其中乡以上工业63家,乡以下工业298家,其中村办82家,城乡个体工业216家。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763万元,其中乡以上工业2759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3417万元,其中乡以上工业26117万元;实现利税2060.8万元,其中乡以上工业1313.8万元。亏损企业9个,亏损额153.2万元。当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职工人数6048人。主要产品36个,主要产品产量:棉布2748.07万米,袜子53.5万双,鞋子19.2万双,服装140.4万件,渗透剂110.5吨,水泥纸袋94.9万条,涂料122吨,铸铁管401吨,滚动轴承260万套,EQ140.153螺母57万件,气门座绞刀619套,汽车整流器764套,工艺彩绘玻璃3526.4万平方米,钢材2560吨,水泥预制件8580平方米。
  1997—2000年,襄城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搞活乡以上骨干企业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在原有工业基础上实行兼并联合,培植了纺织服装、机械加工、建材建筑三大支柱行业。同时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投入,1997年,雪美公司投资1649万元实施技改和设备更新,当年开发产品项目33个,新增3.5锭纺纱生产能力。2000年,区属企业完成技改投入1500多万元,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5个,开发新产品、新花色60多个,新增产值7600多万元,新增利税500多万元。2000年完成工业产值5.55亿元,与1997年4.74亿元比,年均增幅2000多万元,年均增速20%。
  2001年—2005年,襄城工业完全完成了企业改制转型的改造任务,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继续大力培植支柱行业,培植骨干企业,培植优质产品,工业经济步入了跨跃式发展时期。此时,全区工业企业发展到970个,从业人员12034人,完成工业增加值10.02亿元,纺纱织布比“九五”末增长152.4%,年均递增20.36%,形成汽车配件、建材建筑、纺织织布、农产品加工四个支柱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4家,年产值过亿元2家,产值过5000万元2家。五年完成技改投入2亿元,实现了50多个产能扩大、工艺升级项目,开发新产品200多个,培育名牌产品10个。
  工业园区建设 2000—2005年襄城区招商引资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襄城区招商引资制定了一系列“亲商、安商、惠商”的优惠政策,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多方向多形式招商,2001年签订客商投资协议131个,协议利用区外资金36500万元。其中121个项目破土动工,实际到位资金达17369万元。“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在辖区建设工业园区6个。2005年底己建成工业小区有:檀溪工业小区、营盘工业小区、岘山工业小区。三个小区投资1700万元,占地110多亩,建成厂房38662平方米,现己入驻企业12家。还有襄城经济开发区,麒麟工业小区、真武工业小区正在筹建之中,意向明确的项目或企业尚有28个即将入驻和开工。
  (二)商贸
  襄城区地处水陆要冲,舟车称便,自古是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密集,商贸、三产业发展迅速。建有各类市场31个,其中:综合商品市场15个,农贸市场14个,城区有大型商场4家,超市23家,特色专业商品街5条。2005年,全区登记注册各类商业企业5694户,其中法人企业676户,营业企业187户,累计注册资本23.33亿元。全区个体私营经济8229户,从业人员32843人,实现产值32.79万元。
  国内贸易 1984年前,区属商业主要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以市商业局所属企业为主,以鼓楼商场为代表形成商业中心区。1991年,在东街首建襄阳夜市,建小吃摊位200多个,2000年后夜市转入城西内环路南。1992年,开发门面房270多间6000平方米,商业、饮食、服务经营网点增加到633个,增加就业人员2466人。三产业增加值达1300多万元。檀溪、四季青居季会改组成为两个实业总公司,两公司所辖7个工业企业,4个商贸企业和两个批发市场,固定资产2200万元,从业人员830人。1993年,区属第三产业实现利税530万元,首次超过工业经济,成为全区重要支柱财源。1995年,投资2300万元(其中襄城区投资625.6万元),建成的襄阳大市场投入使用。大市场位于昭明台东北侧,天井式结构,建筑面积16700万平方米。1997年新建农贸市场6个,集贸市场达13个,襄阳大市场周边开发门面房7000多平方米。当年全区有各类市场15个,总面积3.5万平方米,固定摊位5000个,从业人员6049人,农贸市场成交额1.64亿元。1998年,在长虹大桥南端305省道和207国道交汇处,投资1200万元,占地18000平方米,建成辐射达鄂西北、鄂西南、武汉、四川、湖南等地的檀溪汽车配件大市场,容纳经营户100余家,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1999年,襄城区坚持“三产兴区”,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城区经济的重中之重,改造完善了仲宣楼市场、四季青装饰材料市场,胜利街花鸟市场,医修站空调家电市场,襄城家具市场,檀溪路农贸市场,沿街临路开发商用房5500平方米,初步建成“庞公河心”、“昭明四季青”两个民营经济小区,新增个体工商户2587户,私营企业69家,从业人员6310人。市场总面积62105平方米,年成交额1.72亿万元,实现利税735万元。三产业服务网点9297个,实现增加值28080万元,实现利税6384万元。2000年武商、雅斯、国美电器等一批大型商贸企业在襄城落户。2005年,全区民营企业发展到8928个,从业人员32843人,实现产值391162万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3亿元。是1996年1.13亿元的14倍。辖区初步形成鄂西汽配大市场,精品名店商务区,综合物流中心三大商贸板块。
  对外贸易 全区对外贸易产品主要是滚动轴承、雨伞、棉布、服装和来料加工产品。1986年开始有外贸出口产品,1987年自营出口创汇110.5万元。1993年,始有三资企业5家:忠海彩绘玻璃装饰公司、永德旺丰麦面食品发展公司、励丰纺织有限公司、励丰装饰有限公司、励丰娱乐有限公司。1994年新增襄樊小世界欢乐城,当年引进外资172万美元。1996年新增自营出口企业2家:襄樊星火轴承有限公司、襄樊向阳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出口供货额2335万元。1997年出口供货企业15家,全口径出口供货3477.4万元。1998年出口供货1243.6万元。1999年出口供货5811.7万元。2001—2005年,引入外商投资企业7家,到位外资478万美元。2005年有自营出口权企业11家,出口创汇1035万美元。
  (三)农业
  1995年前,辖区无农业门类。1995年行政区划调整时将原郊区的庞公乡、檀溪乡、尹集乡划入,始有农业生产。时有耕地26577亩,农业人口3.1万人。2002年,行政区划再次调整,将原属襄阳区的欧庙镇、泥咀镇划归襄城区领属。至此,襄城区总面积102.7万亩,其中耕地22.9万亩,旱地10 .7万亩,沙洲地4.9万亩,林地19.44万亩,水域4.4万亩。时有农业人口17.4万人,农村劳动力9万人,人均耕地0.5亩。
  襄城区农业定位尚属城郊农业,以满足城市需要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为主,兼有粮、棉、油种植,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玉米、芝麻、油菜、蔬菜、麦冬、山药。1996年农业总产值1.33亿元,粮食总产1.43亿斤,棉花总产8060担,油料总产123.96万斤,蔬菜总产6029万斤,当年农民人均收入2306元。1997年针对农田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投资350万元,新建了一批泵站机井、渠道等水利设施,增强了农业基础地位。当年,蔬菜增产500多万公斤,上市品种72个,水产品上市量142万公斤,水果116万公斤,肉类686万公斤。2000年后,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组织实施了水库除险加固、土地整理、生态林建设、蔬菜田园化、无公害蔬菜等基础项目建设,完善配套水利设施3380处,新增灌溉面积5万亩,实现11 .4万亩耕地旱涝保收,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从2003年开始,组织实施“一区一品”产业战略,全区基本建成了“一万亩山药、二万亩麦冬、二万亩制种、四万亩水产养殖、五万亩精细蔬菜、十万亩速生丰产林”六大优势产业基地,使城郊特色农业获得淋漓尽致的彰显。欧庙镇主产麦冬,年产量在6000吨左右,成为全国三大麦冬生产基地,产品质优量丰销往全国甚至东南亚各地。卧龙镇是湖北的制种大镇,其稻谷、玉米、油菜良种畅销湖北、河南。庞公街道办事处形成4000亩精细蔬菜,2000亩田藕,3700亩大棚蔬菜基地,不仅满足襄樊市区居民生活,而且还销往北京、广东等大城市。尹集乡林果、隆中风景区花卉基地也逐渐形成。
  在特色产业基地效应的作用下,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先后培育和引进了襄樊杨森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襄樊汉江米业有限公司,襄樊妙康食品有限公司,以及丽波、雪美、正荣、英明等30多家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5家。网络农户2万多户,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同时发展各类养殖小区14家。全区建立专业合作社22个,会员5000多户。
  2005年,全区建成山药基地666.67公顷,麦冬基地1333.33公顷,水产养殖2666.67公顷,蔬菜3333.33公顷,速生丰产林6666.67公顷,全年肉产量1.5万吨,比上年增长8%。禽蛋6046吨,比上年增长10%。粮食、蔬菜分别为12.13万吨和24.3万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5元,比上年增长4.5%,比1995年增长75%。
  (四)交通运输业
  境内公路网四通八达,一条国道两条省道四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公路总里程563.43公里,其中:国道33.15公里,省道45.48公里,县乡道路484.8公里。汽车客运站5个,开通汽车客运线路29条,日平均班次399.5次,营运线路总里程58857公里,可达全国三个省14个市9个地(市)县。焦柳、襄渝、汉丹三条铁路贯穿南北,境内有汉江最大的港口余家湖及两个铁路货运站。1985—1998年有第三运输公司和四季青装卸公司两家企业,从业人员495人。1999—2005年有运输企业7家,从业人员1759人,有营运客车196辆,中巴车193辆;营运货车992台,总吨位5901吨。2005年,全社会完成公路运输客运总量49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1759万/人公里。货运量204万吨,货物周转量21072吨/公里。
  (五)财政税收
  1988年元月,襄城区始建立区级财政。此前区财贸办公室内设财政科,承担全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领拨和管理 ,市对区实行“支出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一定一年”的预算管理办法。1988年,市对区实行“核定收支,分级包干,收入超基数比例分成,短收分担,结余留用,超支不补,一定两年”的财政管理体制,当年核定收入基数1182万元,支出基数188.6万元,上解支出993.4万元。当年实际完成收入1554万元,支出完成295万元,至1991年底财政滚存结余189万元。
  1992年,市对区实行“递增包干上交”财政体制。包干上交基数为1391万元,每年按6%的递增比例上交市财政,至1995年底未变。1994年,中央实行分税制,新老体制“双轨”并行,当年完成财政收入2749万元,其中地方收入1776万元,递增上交1641万元,结算上交406万元。当年全口径支出3067万元,其中本级支出1020万元,当年本级可用财力702万元,发生赤字318万元。1995年,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2707万元,财政支出3397万元,收支相抵出出现缺口690万元。1996年市行政区划调整,仍沿用以前的财政管理体制至2001年。期间只是随着人员增加相应增加财政收支基数。
  2002年,市对区试行“明确范围,分征分管,比例分成,市区共享”的财政体制。区财政充分发挥职能,加强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落实惠农政策,全区财政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当年实现财政收入5900万元。2003年完成7800万元,2004年完成8500万元,2005年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413万元,比2002年增加收入3513万元,增长59.6%。
  (六)城乡建设
  襄城区前身为襄阳城街道办事处,原建成面积只有2.2平方公里。1984年组建区时建成面积4.2平方公里。1984年—1997年,襄城区按照“突出重点,配套完善,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城市建设战略,突出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配合市有关部门重点解决“行路难、乘车难、排水难、照明难、入厕难”问题,组织实施了襄阳古城修复和护城河治理,老龙堤广场、夫人城广场、北街区域综合治理,滨江大道、南湖广场、隆中景观大道等30多个市政建设工程,完成拆迁18万平方米,多方筹措资金改造泥巴路152条,硬化路面25万平方米,修建下水道25030米,新建厕所13座,建烟尘监视了望台一座,无烟控制区扩大到2.2平方公里。1991年,配合市城建部门,对老城区北街实施拆迁改造,建成古色古香的商业文化步行街,街道两旁门面房全部恢复明清建造原貌,青砖布瓦,飞檐吊脚,石板筑路,街宽12米,长904米,再现了古襄阳城历史文化风貌。1998年,遵循“条块结合,齐抓共管,以块为主,区域共建”的原则,动员辖区单位为“形象工程”建设出资、出力、出物,消灭泥巴路。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成立硬化改造专班,实行统一规范、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配套设施,全区投入资金420万元,改造硬化路面29条8.8万平方米。取缔马路市场14个。
  2000—2005年,配合有关部门新建改造西南大街、檀溪路、滨江路等14条城区主次干道,城区三条出口路、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完全消灭泥巴路,“村村通”工程相继完工,累计消灭泥巴路150多条,硬化乡村道路378公里,完成通村公路路基改造380公里。同时完成了老龙堤改造工程,南渠整治工程,尹集供水工程。期间,建商住小区14处,累计完成商品房开发100多万平方米。扩建城区达20多万平方米,创建花园式单位20多个,基本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卧龙、尹集、欧庙、余家湖为拱卫的山水园林城市新格局。
  至2005年底,城区建成面积21.8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5.2平方米,城区房屋建筑平均达8层,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由1986年6.6平方米上升到2005年的15平方米。2005年,襄城区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省级文明城区”。

社会事业

  (一)科技
  辖区共有科研机构13个,各类科研人员6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80人,中级职称2000人。区属科研机构2所,科研人员22人。实施科技攻关项目31项,开发科技新产品44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成果42项。争取科技扶持资金652万元,高新科技企业11家,申报各类专利321项,其中发明专利65项。获各类科技成果奖21项(省一、市二十),共有11项重要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应用。2005年,区投入科研经费978万元。区农业科研所、棉花原种场从中国农科院安阳棉花研究所和荆州农科院引进优质双抗棉亲本,中棉所29号、D180人工杂交制种,培育出高抗棉铃中、红棉虫、高抗枯萎病、高耐黄萎病的中棉29号F1、D180f1新型棉种,被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
  (二)教育
  襄城区自古以来就是鄂西北的文化中心,改革开放后,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办学热情空前高涨,各类学校蓬勃发展。2005年底,有大、中、小学,职教等各类学校91所,在校学生91254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两基”巩固率达98%。其中:普通中学28所,职中1所,小学59所。拥有襄樊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襄樊广播电视大学、襄樊四中、襄樊五中、七中、襄城实验小学等一批名校。在职教师:中学2043人,小学1890人,大学2673人。校舍面积72.89万平方米。幼儿园(含托儿所)12所,专任幼师175人,在园幼儿5709人。另外,设立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128人,教师16人,校舍2181平方米。
  1996年4月,襄城区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后,区体育运动委员会与区文化局合并,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文体服务中心,在辖区内建有48个各种类型的健身场地。建区以来,襄城区派员参加省、市体育运动比赛20余次,荣获团体、个人单项入围名次200余人次。1989年成功的举办了襄城区首届职工综合性运动会。群众体育方面,建立了老年体协、门球协会、篮球协会、桥牌协会、钓鱼协会、舞蹈体操协会、象棋协会、太极拳协会和书法协会。1999年,开展了千人广播体操大赛,万人迎春长跑、万人红旗接力、芙蓉杯围棋赛等。辖区设有固定晨(晚)健身锻炼休闲点30多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健身的约20万人,占总人口的40%。
  (三)文化卫生
  辖区建广播站(电)台4个,文化馆(站)9个人。大型图书超市一座。市级图书馆2家,小型图书馆13家。城乡电影院5座,影剧院1所,电子游戏室30家,网吧90家,KTV12家。
  襄城区文艺节目,以民间传统节目为主,主要有龙狮、秧歌、旱船、腰鼓、蚌壳、毛驴、民间器乐等。辖区建有襄城群众文化联合会,吸收有30多个民间文艺团队。1989年8月成功的举办了首届计划生育书法、美术、摄影展,参赛书法144幅,美术39幅,摄影230帧,辖区100多单位1000多人参观了这次展览。1992年首次组织拍摄了《为了这座名城》、《勇于探索的人们》两部电视专题片,以后又陆续拍摄电视专题片2部。1999年,围绕建国50周年,澳门回归和迎接千禧之年等重大庆典,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游演活动。2001年,围绕市委市政府举办的“一节一会”,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70余次,参加人员近万人次,吸引观众15万人次。从2003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社区艺术节,每届时间三个月,利用社区艺术人才展现襄城区民间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风采。
  卫生 襄城区属医疗卫生机构10家,开设病床271张。其中二级甲等医院1所,一级甲等4所。村级卫生室195家,个体诊所13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1家,总计有专业技术人员957人,其中:高级职称医师17人,中级148人,初级273人,离退休职工155人。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年门诊136870人次。区属襄樊市四医院和七个乡镇卫生院设置职能科室比较完善,开设有内儿科、中医科、外科、骨科、妇产科、五官科、针灸理疗科、皮肤科等。配有B超机、心电图机、洗胃机、X光机、彩色经颅多普勒、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多功能口腔治疗仪、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立式麻醉机、同步呼吸机等大中型医疗设备,同时设有空调房,能够开展胆囊摘除、脾脏切除、胃大部切除术,结石取出术、子宫全切、剖宫产术,附件肿瘤摘除,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和各种骨折复位等大中型手术,基本能够满足辖区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辖区儿童计划 免疫“四苗”(卡介苗、脊髓灰质尘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制剂、麻疹疫苗)接种率达98%以上。乙肝疫苗得到普遍推广。法定传染病和地方病报告率为100%,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323.83/10万、265.76/10万。食品卫生监督率达100%,监测合格率在85%以上。
  此外,辖区还有以襄樊市中心医院(三级甲等)为代表的其它各种类型医疗卫生机构24家,其中:有二级甲等医院两家[襄樊市妇幼保健医院、航空工业襄樊医院(364医院)],专业医院4家(襄樊市博爱医院、襄樊市安定医院、襄樊市职业病防治医院、襄南监狱医院)、厂矿职工医院7家,拥有卫技人员2475人,病床1820张。

旅游名胜

  辖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广德等多宝佛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含国家级1处),即绿影壁、夫人城、襄阳城、古隆中诸葛亮故居、广德寺多宝佛塔、李曾伯纪功铭、襄阳城与护城河。襄城区位于汉江南岸,与樊城隔江相望。西接川、陕,南通湘、粤,北达宛、洛,因地势险要,水陆通达,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襄阳古城墙始建于汉,当时为土城,唐代逐步改为砖城,明洪武年间又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之更加坚固而完善。现存的古城墙基本上保留着明代的规模与风貌,城内面积2.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7.3公里,墙体高10.84 米,厚11—14米,整个城墙原有城门和瓮城6座,即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临汉门、拱宸门和震华门。城垣之北以汉水为障,东、南、西三面有护城河环绕,护城河一般宽度为180米,最宽处达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被誉为“华夏第一城池”。坚固的城墙,宽阔的护城河,使襄阳城在数百次血与火的搏斗中赢得了“铁打的襄阳”之美称。
  夫人城 位于襄阳城西北角,是襄阳城墙的组成部分。东晋太元三年,即公元378年,前秦符坚之子符丕率17 万大军,分四路攻打襄阳。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登城巡视阵地,看出城西北角防御薄弱,就亲自带领女婢和城中妇女在老城里筑起一道20多丈长的新城。果然,符丕从这里攻破了老城,可面对新筑的内城久攻不下,只好退兵。襄阳为纪念韩夫人抗击秦军,保卫襄阳的功绩,把这段城墙专称为“夫人城”。明朝初年“夫人城”外扩建了长24.6米,宽23.4米的子城,并将“夫人城”石碑嵌于北墙;清同治二年又进行了维修,立记事碑一座。1956年,夫人城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至1987年,襄樊市人民政府先后维修了夫人城墙,并在城台了建一纪念亭,内设韩夫人石雕像。2000年再次进行维修和装饰,并在夫人城西北面修建了夫人城广场。
  仲宣楼 位于襄阳城东南角,是纪念东汉末年大文学家王粲的纪念性建筑。被尊称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十七岁至三十二岁寄寓襄阳,这十六年期间,王粲虽不被荆州牧刘表所用,但写出了象《登楼赋》等一批文笔优美、思想丰富、感情深厚的作品此楼内陈列有碑刻楹联等纪念物,现为襄阳城标志性建筑之一。
  刘备马跃檀溪处 位于襄阳城西南1.5 公里的九宫山(又名真武山)东麓。相传三国时期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为表之妻弟蔡瑁等谋害,因乘“的卢”马从襄阳西门逃越檀溪。今檀溪外有一小圆形深坑,传为“的卢”马跃檀溪时蹄印。
  昭明台 又名山南东道楼,位于襄阳城中心,跨北街西南而建。青砖筑台,中以条石拱砌洞,洞高4.5米, 宽3.5米,台上建5开间重檐歇山顶式楼,高约15米, 东西各建横屋4间,西南有鼓楼、钟楼各一,此楼雄踞城中,巍巍壮观,古誉为“城中第一胜迹”。山南东道楼始建年代不可考,屡毁屡建,楼名屡改,先后用山南东道、南平、镇南、昭明台、古高斋、钟鼓楼诸名。民国期间,建鄂北图书馆于楼上。抗日战争时期襄阳沦陷,楼毁台存。1954年,在台上新建东西两边厦房。1973年后,因久雨致使台东角塌陷,为行动方便安全而平毁。1993年底,襄樊市人民政府在原址以北50米处重建,但风格与原貌有所变化,仍定名为昭明台。
  广德寺与多宝佛塔 座落在襄阳城西、隆中东侧的一块平地,原名去居寺,系汉唐以来的古刹。寺院呈长方形,四周辟有护寺河,东、南、西三面有青山环绕,北面可远眺汉水,是一处“地接隆中鹫岭竿峰云叠嶂、塔悬汉江虎溪一派水环流”的幽美佳境。唐代末期,寺院曾一度濒于废弃。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年-1456年)由大云和尚募款重建,并更名为广德寺。明弘治七年至九年(公元1491 年-149年)大云的弟子道园又在藏经殿后修建多宝佛塔,以壮寺容。从此,寺院复转兴盛,被誉为“历朝之胜迹,襄阳一大观”。多宝佛塔为砖石仿木结构,塔座为八角形。下奠矮基,上迭浇檐,砖角柱,石雕璃首,四周石砌 门。台座上耸立五塔,居中一座为喇嘛塔,高10米,周围四座为三层亭式塔,略低于喇嘛塔。全塔通高17米,正面上方石额“多宝佛塔”四字。塔身、塔座、 塔心柱共嵌汉白玉佛像45座。多宝佛塔的建筑形式,在我国保存下来的佛塔中并不多见。规模大、造型别致的仅有北京、呼和浩特和襄阳三座,而襄阳的这座,把辽代风格的高檐和元代盛行的喇嘛塔组在一个塔座上,又为国内所仅见,故极为珍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岘山寺和摩崖题刻 地处襄阳城南,大约在西晋咸宁末或太康初年间所建,抗日战争期间被毁,遗址题刻尚存。市政府已拿出重建计划。岘山寺后有一呈蘑菇状的巨石,上镌双钩体“岘石”,石侧有程九万刻铭。石后有溶洞,名阳广洞,也称岘石洞,高2米,宽1.94米,深近10米,洞口两侧阴刻“楼处”、“啸月”题刻,相传为晋人所书。洞四周怪石簇拥,平直如削。距岘石洞不远,有以汉代“王莽赶刘秀”的传说而得名的王莽洞、刘秀洞和南朝谢庄常游的谢庄洞,洞奇石怪,千姿百态。在王莽洞内的佛龛上供奉有佛、菩萨、力士等造像。佛坐莲台,面相端庄;菩萨造型精美,比例适度。据考察,岘山摩崖题刻为本市保存较好、历史最久、字体最大的一组石刻。摩崖满镌宋、明、清代石刻题铭10余处,楷、隶、篆、行,书体各异,多为祭祀阵亡将士、游览山川而作。
  绿影壁 座落在襄阳城内东南隅,是明代英宗正统元年,即公元1436年,襄宪王朱瞻自长沙徙封襄阳而建在王府门前的照壁。由于通体苍翠,故名“绿影壁”。影壁面北而立,由底座、壁身和顶盖三部分组成,全长25.12米,厚1.6米。壁身分为三堵,呈凸字型,中堵长12.2米,高约6.6米;东西两堵各长6.46米,高约5.5米。壁身主画面均用不规则的绿色沙岩浮雕云龙、海水拚嵌而成。中堵主画面为二巨龙戏珠于云海之间;东、西二堵主画面各一出水蛟龙直奔中堵,有夺珠之势。壁顶为石雕筒大脊庑殿式,斗拱飞檐,脊上雕有群龙,两端装了鸱吻。壁座为须弥座,四周白矾石,中嵌绿色砂岩,皆雕游龙。整座影刻龙99条,大的达4米多,最小的只有几寸。整个建筑有动有静,有主有从,刚柔相济,层次分明,与北京北海九龙壁、山西大同九龙壁和河南襄城文庙影壁并称为中国四大影壁。
  襄阳北街 是襄阳城内十字街至临汉门的一条传统街道,全长904米,囊括了昭明台、铜堤巷、单府、单祠、 杨家花园及临汉门等名胜和古建筑,是古襄阳城传统文化风貌的重要组成部门。1991年夏季,襄阳市政府对其拆迁改造,建成了仿古一条街,是目前襄阳城内重要的商贸文化区。
  谯楼 位于襄阳城南街中段,又称滴漏台。明成化年间知府何源筑层台,修两扇门,立谯楼于台上,通高16米。台座南北长40米,东西宽16米,高6.4米,楼高9.6米,东西向,为2层重檐硬山式木结构。嘉靖时,内置铜壶滴漏,以记时报更,后多次修建。抗日战争前后作小学校。建国后重加修葺,设湖北省文物委员会襄阳分会于此,并设文物陈列室。现为襄樊市博物馆馆址。
  《襄樊铭》摩崖 又叫李曾伯纪功铭,在襄阳城内西南1.5 公里处的真武山东麓石壁上,是为纪念南宋后期京湖制置使李曾伯抗击元兵南援,光复襄樊两城而镌刻,刻铭所占崖面高5米,宽4.5米, 四周有阴线装饰边框,框内上方正中横刻“襄樊铭”三个大字,正文为阴刻楷书竖行排列。前7行是序文,阐述了镌刻铭文的缘由及时间,高度颂扬了襄樊这个军事重镇在千年漫长岁月中,是国家和民族的可靠屏障。十一行八十二字的铭文,字径三十公分,字体厚重方正,丰满匀称,气势雄浑,其刻工技艺高超、刀法细腻,保持了书者笔墨点画的精神气韵,给人以端庄肃之感。《襄樊铭》是湖北境内上乘的大型摩崖,不仅是研究宋史的珍贵资料,也是书刻艺术之精品。
  古隆中 位于襄阳市西郊十公里处,以诸葛草庐故居为中心所形成的风景区,包括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等山峦,以及山与山之间形成的诸葛庙冲和广德寺冲等山冲及溪流。最高峰隆中山海拨306米,中心景区面积12平方公里。景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林植被四季长青,鸟语花香,空间多变。《三国演义》是这样描写隆中景色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中的文物景点主要有:石牌坊、草庐亭、诸葛草庐、隆中书院、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桥、老龙洞、抱膝亭、梁父岩、半月溪、观星台、三顾堂、古柏亭、武侯祠、卧龙深处、襄阳陵、乐山、腾龙阁
  黄家湾自然风景区 位于襄阳市区到古隆中中间地段的山冲之中,距市区约7公里。黄家湾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岳丈、襄阳名士黄承彦的故里。此处以群山、青松、碧水、绿草为主要景观,周围的山有磨旗山、凤凰山、马槽山、望郎山、仙家山等。松是一色的马尾松,树不大而茂密,伴着起伏的山峦,层层叠翠,松涛娑娑,置身山中,看松听涛,令人心旷神怡。风景园内主要景点和游乐项目:山水游乐、园林花卉、襄阳民俗风情园、承彦故居、木屋别墅、竹屋餐饮、垂钩、望郎亭等,是以休闲度假为主,集访古、游玩、食宿、垂钩、娱乐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33三维地图】网址www.33map.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33map.net)-33地图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